- Apr 09 Tue 2013 12:40
但淡水資源僅占其中的
1/4,而且還存在不斷蔓延的趨勢;迄今受沙漠化影響和危害 的人數,已經占到世界人口的1/6左右;沙漠化加劇了旱災 的災情,尤以非洲最為嚴重,并且加劇了人口的貧窮化。可 見在全球范圍內沙漠化是一個直接影響環境與發展的嚴重問 題。' ?
9.淡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惡化。水雖是“可再生”的資源, 但也是有限的。根據1977年聯合國水會議資料,盡管地球上 水的總量約為13. 86億立方公里,但淡水資源僅占其中的
- Apr 09 Tue 2013 12:39
死魚50萬條并威脅到整個萊茵河盆地人群 的健康。
家共有的水體,包括河流和湖泊,如多瑙河、萊茵河和北美 大湖區等。國際水道污染是指國際河流的上游國家或對國際 湖泊利用的國家因不合理開發活動的排污行為使河流或湖泊 的水質產生不良變化,以致影響其他國家對該河流或湖泊的 利用的問題。盡管國際水道問題不象其他國際環境問題那樣 影響范圍大、危害嚴重,但它關系到幾個甚至多個國家的直 接經濟利益。因而也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環境問題。例如,1986 年11月,位于萊茵河上游的瑞士多塞爾贊多茲化工公司的一 座倉庫發生火災,存放在倉庫里的大量有毒化學品著火后,隨 廢水流入萊茵河,并向中下游擴散,從而使西德境內的萊茵 河受到嚴重污染,死魚50萬條并威脅到整個萊茵河盆地人群 的健康。
7.核污染。核污染主要指核爆炸、核工業(核電站)和 放射性同位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。自1945年美國在廣島爆炸 第一枚原子彈和美國1951年核反應堆首次發電成功以來,由 核爆炸和核能利用引起的污染事故層出不窮。而核污染一旦 發生,其危害后果是十分嚴重的。1986年4月26日,前蘇聯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堆蕊溶化,造成核溢漏事故,不僅在蘇聯 境內引起嚴重污染和人身傷亡,放射性塵埃還飄向東歐及北 歐各國。
- Apr 09 Tue 2013 12:38
日本列島以及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也存 在較嚴重的酸雨污染。
三大酸雨中心,它們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、歐洲大陸和北美。 除此之外,印度南部、日本列島以及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也存 在較嚴重的酸雨污染。
4.生物物種銳減。生物包括動物、植物和微生物。地球 上的各種生物,與人類共存于生物圈內,與人類的生存發展 有著極其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。經歷幾億年來地球氣候的多 次巨變,許多古生物物種已經滅絕,目前與人類共同生活在 地球上的生物大約有800至1000萬種。
- Apr 09 Tue 2013 12:37
盡快停止生產和使用氯氟烴是挽救臭 氧層最方便、最省錢的辦法
一些西歐和北歐國家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。《聯合國氣候變 化框架公約》的談判,就是在這種背景下,于1991年2月正 式開始的。?
2.臭氧層破壞。離地球表面10=50公里的同溫層中有 一氣層,叫臭氧層。臭氧是一種氣體,分子由3個氧原子組 成,即O3。臭氧能吸收99%以上的紫外線,以保護地球上的 萬物生靈。但地球上的這把“保護傘”已遭到破壞。1984年, 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。臭氧層遭破壞的 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使“無形殺手”紫外線長驅直入。科學家 們證實,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%,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線就 增加2%,皮膚癌的發病率則增加4%左右。除此之外,臭氧 層的變化還會損害人的免疫系統,使患白內障和呼吸道疾病 的人增多;損害海洋生物,阻止植物生長,還可能導致世界 平均氣溫上升,引起溫室效應。科學家們認為,氯氟烴是破 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兇,盡快停止生產和使用氯氟烴是挽救臭 氧層最方便、最省錢的辦法。國際社會已多次為此開會,商
- Apr 09 Tue 2013 12:36
從而減少向 外層空間的能量凈排放。
從長期來看,地球從太陽吸收的能量必須與地球和大氣層向 外放出的輻射能相平衡。這種外放能量的一部分由輻射性的 大氣層氣體(溫室氣體)吸收并再反射回地球,從而減少向 外層空間的能量凈排放。由于溫室氣體的增加而使大氣層和 地球表面變得熱起來的現象,被稱為溫室效應。自然界中主 要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、水蒸汽、甲烷、一氧化氮和臭氧。 在過去的30年中,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了 20%以上。溫室效應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全球氣溫升高。 根據氣候模式計算,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,將使全球 平均溫度增加1. 5—3°C,高緯地區增加4—10°C。這樣地球 上的冰川和南北極冰層將會融化,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,許 多沿海城市會遭滅頂之災。此外,溫室效應還會引起世界天 氣和氣候反常。
全球氣候變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。科學家們經過大 量觀測,認為溫室效應增強是影響氣候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 的因素。他們還認識到,幾種主要溫室氣體所引起的溫室效 應增強的作用分別為:二氧化碳55%,氯氟烴24%,甲烷 15%,氧化氮6%。他們還得出結論說,過去100年來地球表 面溫度已上升0. 3-0. 6°C。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” (IPCC)于1990年6月以《總結報告》的方式肯定了這些結 論。該專家委員會認為,必須立即采取行動,對付氣候變化; 還主張如果要把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穩定在目前水平,就 必須立即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。若干發達國家的報 紙、期刊大量轉載了上述報告;歐洲的一些環保組織,更提 出了 “制止全球變暖”和“削減二氧化碳”等口號,并且在 —220 —
- Apr 08 Mon 2013 20:03
環境狀況已有很大的改善
件發生在日本。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,也興起所謂的 “黑色文明”,致使環境質量明顯下降。美國在本世紀初,飛 機工業、汽車制造工業、石油工業、化學工業等迅猛發展的 時候,也出現了大量的污染事故,如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、 多諾拉事件等著名的公害事件。英國倫敦更是以“霧都”著 稱于世,可見其大氣污染情況之嚴重程度。盡管這些早期工 業發達國家經過長期的治理,環境狀況已有很大的改善,但 污染問題依然存在。
廣大發展中國家,工業化起步比較晚,因此環境問題的 嚴重化也比較晚。我國環境問題的嚴重化也是隨著我國大力 發展生產力、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候嚴重起來的。新中國 建立不久,就提出工業化作為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。經 過40多年的努力,中國已經建成了相對獨立、門類齊全的工 業體系,對全民所有制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0000多 億元,相繼建成3000多個大中型工業項目,已基本能夠依靠 本國的技術力量裝備大型礦山、電站、冶金、石油、化工、汽 車、造船等重要工業;工業生產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,1990 年,中國工業總產值為23851億元;主要產品產量進入世界 前列。1990年,生產原煤10. 8億噸,原油1. 3:8億噸,發 電量6180億千瓦/小時,鋼產量6604萬噸,但是,取得這些 成績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沉重的。1988年全國工業污染源 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業。所調查的16. 8 萬家企業,年排放工業廢水291. 8億噸,約占全國廢水排放 量的80%;年排放廢氣7. 16億萬立方米,約占全國廢氣總 排放量的81%;年排放工業固體廢物3. 02億噸,約占全國
- Apr 08 Mon 2013 20:02
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化
《中國環境政策的探索與實踐》,載1988年8月18日《中國 環境報》第三版)。此外,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化,已經直接 危脅到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,全國每年因環境污染中毒、 死亡的人數在增加,畸形兒的出生率在增加,污染區癌癥的 發病率也在增加……所有這些都給人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了 巨大損失,嚴重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以及全國人民的安 定團結。李鵬總理曾在全國第二次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指出: “環境問題不僅是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問 題,而且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。”“搞現代化建設,必 須有一個好的環境條件,健全的自然生態,如果我們現在不 注意、不抓緊環境保護工作,到本世紀末我國的環境問題和 生態破壞狀況也許會象今天的人口問題一樣,成為非常難以 解決的問題。”因此,“環境保護,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 項戰略任務,是一項重大國策。”
二、環境損害與現代社會
- Apr 08 Mon 2013 20:01
幾乎是全國化肥的 年產量。
國家環境保護局發布的《199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》,載《中 國環境報》1994年6月4日)。據1995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對 46個城市的調查,在文教區和居民住宅區中,超過噪音標準 的達到97. 6%。除了污染以外,我國還存在嚴重的環境破壞 問題。據調查,我國14個主要產林省份的森林面積,70年代 末比60年代末減少了 732 .萬公頃,近幾年,亂砍濫伐森林歪 風愈演愈烈,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2. 7%下降為12%。由于 森林減少,造成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。目前,我國水土流失 面積已由解放初期的116萬平方公里擴大到150萬平方公 里,占全國總面積的15. 6% (參見:《耕地損毀面積有增無 減,危險發展趨勢必須扭轉》,載1987年7月6日《光明日 報》第一版)。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達50億噸,僅黃河、長 江每年帶走的泥沙就有26億噸,相當于沖走了 600萬畝良田 的表層肥土,其中所含的氮、磷、鉀等,幾乎是全國化肥的 年產量。由于水土流失,解放后新建的4000多億立方米的水 庫容量,已有四分之一被泥沙淤塞。據有關部門估計,目前 全國水厙每年淤積泥沙約144億立方米,土壤流失還使河床
已高出地面十米以上(見鄭明煥:《土地侵蝕--種潛在的
- Apr 08 Mon 2013 20:00
大氣環境質量全面符合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i%。
被列入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前十個城市。目前,全國r>00多個 城市中,大氣環境質量全面符合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i%。據 20個統計資料較全的大中城市分析,每年因大氣污染所造成 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150萬人,呼吸系統疾病死亡人數為
2.3萬人,肺心病患者為17. 7萬人,肺心病死亡人數為1. 3 萬人。酸雨污染方面,我國已成為與歐州、北美并列的世界 三大酸雨區之一。除西南、華南酸雨區外,又形成了以長沙 為中心的華中酸雨區,廈門、上海等華東沿海酸雨區和青島 等北方酸雨區。據估算,僅西南、華南酸雨區因酸雨造成林 木死亡、農業減產、金屬腐蝕的經濟損失每年即達140億元。 在水污染方面,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,近一半的河段污染相 當嚴重,流經城市的河段大部分超標。淮河流域污染十分突 出,200條支流中,有一半以上的河段已完全喪失使用價值, 1994年發生了 3起特大污染事故,給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 損失,沿河的市、縣相繼出現城鄉居民的飲水危機。在固體 廢物污染方面,據統計,1993年全國工業(不包括鄉鎮企 業)固體廢物產生量達6. 2億噸,排放量2000萬噸,其中 排入江、海的有1000萬噸.目前,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累計堆 存量已達59. 2億噸,占地5. 5萬公頃,其中占用農田3700 公頃;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以每年6 — 7%的速度增長,據 1993年統計,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. 2億噸,目前全 國已有23個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。全國每年因固體廢物 污染環境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90億元。我國的噪聲污染也十 分嚴重。據1993年對全國39個城市的統計,平均等效聲級 為51. 7一一72. 6分貝,其中5個城市高于60分貝(參見
- Apr 08 Mon 2013 19:59
嚴重破壞生態的必然結果。
(有31人死亡,280人受到放射性物質的嚴重影響,前蘇聯國 家遭受經濟損失35億美元)、博帕爾農藥泄漏事件(有3300 人死亡,20多萬人致殘)、意大利塞維索化學污染事故(許多 居民中毒,1. 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植物被埋掉)、墨西哥液化 氣爆炸事故(死亡1000人,受傷4000人,毀壞房屋1400余 所,3萬多人無家可歸,50萬居民奉命逃難)、萊茵河污染事 故(約160公里河段的鰻魚死亡,483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井水 不能飲用,造成巨大損失)等等。此外還有一些全球性的環 境污染問題,如酸雨污染、溫室效應等。其次是對環境的破 壞。由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,導致了森林面 積急劇減少、土壤侵蝕嚴重、動植物遺傳資源銳減、水源匱 乏、礦產資源枯竭等一系列問題。非洲從60年代末期開始的 大災荒,集中反映了人類破壞自然資源、污染環境所造成的 后果。非洲大災荒中受災國家已達36個,其中21個國家災 情嚴重,幾千萬人掙扎在死亡線上,上百萬人被餓死,而這 場災荒與其說是天災,不如說是人禍,是農業和人口政策失 誤、濫砍亂伐、濫耕、濫牧、嚴重破壞生態的必然結果。可 以說在這一時期,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利用已經達到空前 水乎。環境問題被列為人類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之一,成 為世人矚目的焦點。
我們國家的工業化歷史不算長,但是我國的環境問題已 十分嚴重,并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損 害。在大氣污染方面,據參加全球大氣監測的北京、上海、沈 陽、西安、廣州五個城市的監測資料,這五個城市大氣中的 懸浮顆粒物的濃度分別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三至九倍,均